
最近,博域的老师陆续收到了不少在读的学生反馈,其中就有不少提到自己升入11年级,要开始为明年的大学申请做准备了。所以,我们也特意为各位制作了一份相关的内容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学生们。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大学招生参考的材料是什么?对于大学招生官来说,最重要的参考因素包括:GPA(即在校成绩)、语言成绩(托福或雅思)、SAT或ACT成绩(即我们说的“洋高考”)、你的个人背景(包括个人陈述)以及他人的推荐信。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为各位一一分析如何通过这些材料来展示自己,学生又该如何做好准备。
一、GPA
如果希望冲击名校,我们的建议,GPA至少大于3.5。因为对于招生官来说,他们对你成绩单的GPA定位并不是仅仅按照成绩单上显示的那个数字来判断的。往往他们都会拥有一套自己的换算标准,最后得出的成绩可能会与你的成绩大相径庭。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美高,学校的课程被有序的分为普通、荣誉(或高级)、AP/IB、大学课程等不同的级别。每个级别的课程难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其所占的权重也是天差地别。在招生官眼中,选择修读高等级课程是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一个挑战,也是对自己学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之一。
那么是不是读越多的高等级课程就越好呢?事实也并非如此。想要选读高级课程,一般都需要任课教师认可,自身的成绩单达到一定标准才能选修的。另外,如果你的成绩不达标,也会被要求调整选修课程。我们最近就有收到学生被从AP物理班调入普通物理班的反馈。所以,我们的建议是,根据自己的强项、适量的选择高等级课程。可以在9、10年级选择荣誉课程,11年级开始选读AP等级的课程,这样可以给自己一个缓冲适应的时间。
二、标准化考试
这个部分包括了刚刚提到的语言考试以及SAT或ACT考试。
第一块我们来谈谈语言考试,以托福考试为例。
在美国考托福,比国内报名要容易很多,所以最不用担心的是考位。那么,从备考时间来说,我们推荐学生提前一年(相对于申请年)进行准备,在该年下半年参加托福考试,这样可以将之后宝贵的时间留给SAT或ACT。如果没有考到心仪的成绩(名校推荐100),那么也有足够的时间刷分。
记住,托福刷分对招生官来说是容许的,因为你作为一个外国人,语言学习是需要长期积累的,所以多考几次才拿到高分也是被理解的。
第二块就是SAT或ACT考试。
针对该项普世考试,我们推荐学生在申请年的年初进行有把握的考试,得到一个自己的基本分。然后在申请年的9月份开始,按照实际的考分和考试中心的时间安排参加1到2次的考试,拿到一个最终的分数。
注意,该项考试请尽量减少刷分的次数。因为这是一个体现个人学术水平和能力的考试,所以学校很有可能要求你提供所有的考试成绩作比较。
三、注意自己未来专业的要求
每个学生希望申请的专业不同,而每个学校对于本校的专业招生也会有前置学科的要求。因此我们建议申请人提前一到两年查看下希望就读学校及专业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之后的科目。
其次,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我们也有一个粗略的方向推荐。
对于文科学生,应以写作能力,辩论和演讲能力以及阅读能力作为重点培养。对于理科学生,在所选的专业方面应该更为注重、深度、广度和项目课题难度的深入探究。
对于商科学生,领导力、组织力、协调力和沟通力应该是所具备或是认为自己有很大潜力并最终能具备的主要能力。
对于工科学生,学校则需要看到学生的动手能力、联想能力和创意能力的体现。
四、其他软硬件
如何提高个人背景?这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我们只能说,请不要弄虚作假,切切实实的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果能够获得奖项,那是再好不过的了。这个问题上,美高的同学们可以更多的去问问学校的辅导员,他们往往会有非常多相关的信息。
推荐人这块来说,记住一句话,做熟不做生。如果能找到头衔高又熟悉你的人那当然最好。但是一般这种事情都是可遇不可求,因此我们建议找那些熟悉的,你的课堂表现又不错的老师来写。因为外国老师会比较注意不让学生看到推荐信的内容,因此你找个不熟的,可能写出来的东西空洞无物;找个曾经留下过负面印象的,没准会提到你的“黑历史”,这可就得不偿失了。